查看原文
其他

辽宁:不能让忽悠成文化 数据再难看也不要注水

思想火炬 2022-10-03


本公众号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、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和北京习风堂联合打造的“凝聚正能量、传播好思想”官微,以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、宣传国家主流价值观、维护国家安全为己任,致力于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!


在17日开幕的辽宁人代会上,面对在场的代表委员,辽宁省委副书记、省长陈求发代表省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。政府工作报告直言不讳:过去一个时期,经济发展思路一度背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,背离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,“官出数字、数字出官”,导致经济数据含有水分。



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还透露了审计署指出的问题:前些年辽宁省所辖市、县财政普遍存在数据造假行为。虚增金额和比例从2011年至2014年,呈逐年上升趋势。报告还说,除财政数据外,其他经济数据也存在不实的问题。


政绩吹牛,贻害无穷。数据造假,经过层层传导,最终会造成一个地区甚至全国宏观经济数据的失真,反过来也会干扰经济的运行,损害政府的信誉和公信力。


数据注水,表面上是“面子好看”,其实既伤里子又伤面子。由于财政数据注水,影响到中央对辽宁省转移支付的规模,降低了市县政府的可用财力和民生保障能力。而且,去年辽宁经济数据表现欠佳,这里面有“三期叠加”的大形势影响,更重要的是,泡沫上是盖不起高楼的,在前几年有较多水分的虚数上,怎么能有实打实的增长呢?



对忽悠成风,数字出官、官出数字的“忽悠”文化,新一届辽宁省委深恶痛绝。省委书记李希强调,“绝不能让忽悠成为文化,要让忽悠没有市场,让忽悠者没有前途!”。


2014年,中央巡视组首轮巡视辽宁时严肃指出,“辽宁全省普遍存在经济数据造假问题”。“不客气地说,在经济数据上,前一任挖了一个巨大的坑。”辽宁一位地级市政府研究室主任痛心地说,“而且欠下了近万亿元的巨额债务,辽宁现在不是在平地起楼,而是在坑底爬坡。”


2014年以来,辽宁经济数据很难看。地区生产总值是负的,财政收入一段时期两位数下滑,固定资产投资60%-70%的下跌。主要经济指标大幅下降,但经济社会基本稳定,民生也未受太大影响。对此,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研究员直言,一段时期的这种断崖式下滑,很难用经济模型来解释。除了经济自身确实困难外,那只有一个可能,就是之前的经济数据不真实,存在大范围造假。


当地经济研究专家介绍,一些县区过去经济数据至少有20%-30%的水分。沈阳周边一个县,2013年统计的财政收入是24亿元,审计署审计后“修改为”不到11亿元。



财政收入数据造假,“吹牛也要上税”,也让辽宁一些地市付出惨痛代价。一个地级市市委书记告诉记者,在分税制体制下,财政收入虚增的税收数额,也要按比例向中央和省上缴。前几年财政收入虚增空转,百姓没有得到好处不说,相当于平均每人要多交税收1000元!


宁愿顶着难看的压力,也不要注水的数字。在巨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下,辽宁横下一条心,不被外界议论所干扰,认认真真挤压水分,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。2015年夯实了财政数据,2016年以来夯实其他经济数据。去年,全省一般预算收入2199.3亿元,增长3.4%,超额完成预期指标。一些市县负责人说,现在的财政收入都是真金白银,一分钱是一分钱。做工作实实在在,心里头也踏踏实实。


数据做实了,才能轻装上阵再出发。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定为6.5%左右,并详细列举了支撑点。代表委员们认为,做实了经济数据后,辽宁有能力、有信心完成这个目标。


统计造假误国害己,根子在扭曲的政绩观上。各地当以此为戒,进一步健全完善政绩考核体系,打破“数字”与“官”的简单因果关系,从源头上让干实事、做实账成为一种常态,恢复经济数据应有的面貌和意义。



名刊推荐:

分享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

分享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!


长按上述二维码,即可出现“识别图中二维码”提示,点击可只直接关注公众号

共享“思想火炬”新浪官方微博:@思想火炬



正能量微信公众号推荐:

共享“昆仑策研究院”微信号:昆仑策研究院


共享“北京习风堂”微信号:bjxft2015


共享“产业人网”微信号:chanyeren2014


共享“e观沧海”微信号:e观沧海


 共享“思想大视野”微信公众号: sxdsy_qfgzs 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